2008/12/25

【must read】親愛的人

原始網址:天上大風

我認識雷驤老師時,他已過了不惑、知天命、耳順的生命階段,漸漸從心所欲了。

這時候的他,總是微笑的,幾乎沒什麼脾氣。對世事人情,自有其看法,姿態卻十分隨順。喝酒時,也會聊到文壇種種,我愛跟他打聽這位那位作家,他信手拈來就是一段故事,但總是敘述多,評點少,最常聽到的結論大概就是「世間怎麼也有這種人?到底在想什麼,我都不知道了。」這話是以台語發音,前面還會加上一個感喟兼好奇的語助詞:「ㄏㄟ~」,彷彿真希望有機會更深入理解這人的思維模式。

這種好奇的探索,在我看來,或即是構成整個雷驤創作的原始動力。從文學、攝影、繪畫等創作,乃至,嗯,教學。跟雷老師學過畫的人都知道,不管你再怎麼不行,畫得如何差,雷老師總是有辦法讓你尋回信心,確認屬於自己的繪畫之道。他總是能在你覺得一無是處的畫面裡,找出某幾個筆觸,某幾筆線條,或者從構圖角度,發現你的特殊之處,然後向你解釋、告訴你:「這個處理得很好,ㄏㄟ~不簡單哩。」——雷老師的這句話,與其說是「因材施教」的鼓勵,毋寧還是那個好奇在作祟,他總是想知道且很快能知道學生的特質與可能,將之點顯出來,回答了自己的好奇,也讓學生有種「嬾嬾馬嘛有一步踢」的自得,而竟有了動力繼續探索、學習下去。

好奇心其來有自,嬰兒、小孩的好奇,純屬上天的恩賜。隨著入世漸深,卻還能對這個世界保持濃烈好奇心的,總不外乎「懷疑」或「相信」。由於懷疑既有的秩序,不承認「凡存在的必屬合理」,因而好奇想探索秩序背後的東西,此種懷疑的好奇,多半伴隨某種不滿,對體制、對人間的不滿;相信的好奇,則有種敬愛,也許在碰撞太多之後,更深刻地體悟出「凡存在的必有可能」,從此不敢小覷人間既有的一切,轉而想窺探可能的極限。因為有敬有愛,也就有了悲憫,我深信,當我認識雷驤老師的時候,他對人間的好奇,已從懷疑轉相信,對於萬事萬物都有了一種悲憫。這種悲憫,讓他終日微笑,文章繪事教學滿溢溫情與敬意,而竟不知老之將至了。

上天所賜予的好奇心,早在童年雷驤身上發見其微。戰亂時代魔都上海的生活經驗,父母三令五申的告誡,八層樓的電梯大廈都鎖不住雷家兄弟的心,底層的「四姊妹舞廳」、駐守的日軍衛兵、倏上倏下的電梯、弄堂孩子無軌(鬼)電車啃食麵餅的北方男孩拖欠的租書款……,日後都成了雷老師精彩的童年追憶。每當翻讀看到或聽他說起時,我心中總納悶,一樣都活過,怎麼你的童年如此有趣,我的身世卻是這樣貧乏。相處日久之後,方才逐漸領悟,原來好奇心像一把尖刀,會把人的觀察力削刻得越來越敏銳。

或許也正是這種敏銳,讓從海上轉進南方島嶼的少年雷驤,整個青春期都處於某種煩悶與掙扎之中:跌落異鄉言語之中的外省小孩、因著學校體罰而生的木柱綑綁火焚的性幻想、從南到北不名譽的轉學、呼群引伴蟄伏陽台的窺浴與乎沙灘碉堡偶遇的解衣女體、在朝會時被迫脫衣的戴胸罩同窗男孩……體制宛如一件濕透的橡皮衣,讓人不舒服卻又解脫不下。好奇繼續漶漫著,觀察力愈形敏銳的青年雷驤最後似乎長成了一個相當程度上擁有某種滄桑老靈魂的年輕男子。--我與雷驤老師結緣伊始,正是約略此時他所寫的一篇小說,〈犬〉。

那是一九八○年代中期,退伍歸來略識人間大難的我,依然不改逛舊書攤的習慣。某次偶然買到一本當時剛成立不久的圓神出版社的《矢之志》,第一篇為〈犬〉,講一隻沈靜的粟色土犬,日夜奔走了遙遠的道途,前來咬死一名新婚婦人的故事,內容夾雜靈異、愛情、驚悚等元素。使我最感興趣的,卻是冷靜得像攝影機的敘事方式,由於這一自制的冷靜,犬之怨念遂擁有強大能量,讓人讀著讀著竟不寒而慄起來了。「我喜歡這作者!」於是決定收集他的作品。彼時雷老師僅有另一本名為《青春》的散文集,從那本開始,一路收集,未必緊盯著不放,但過個幾年,總會揀拾一番;入手也不一定即看,往往累積二三本看了又看。但總之,經過十多年之後,因緣得與雷老師相見相識,跟他學畫畫時,我幾乎毫無生分之感。他的整個家族、他的北投居所一草一木一犬一池、他的身世流轉友人聚散,老實說,我早熟得不得了。此時相遇,絕非「一見如故」,而是「如故一見」!
「畫人之眼」是什麼?用繪畫來講,是視角是顏色是物我關係。轉換成文字,成了敘事角度、用字輕重和憫人體物的一點念想。雷驤慧眼獨具,利如鷹隼,熱在心頭,冷在筆下。
曾經在一篇《刑台與手風琴》的書介裡,這樣談論過雷老師的書寫本質,自認雖不中亦不遠矣。但我始終縈懷難解的一件事是,明明可以具體感受到他從「懷疑」到「相信」,從「不滿」到「敬愛」的幽微風格轉變,卻一直無暇去細辨這一關節。今年秋天,友人跟我提到老師七十大壽,要我寫篇文章,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於是,自秋徂冬,我經常睡後又起身,深夜裡,把書架上一本又一本的雷驤作品,拿下來翻看,邊看邊追憶,追憶初次閱讀的心境,也用更多的理解去探索熟悉的篇章。今冬第一道寒流來襲之夜,我又讀到了一九九八年雷老師到日本追索楊逵、魯迅、周作人、郁達夫等人文學蹤跡時,於異鄉寫給「親愛的人」的家書片段:
‧ 啊,這樣繁瑣、吃重的旅行,我幾乎應付不來,能有什麼斬獲,實在毫無把握啊。疲累中幾度飄過妳往日笑顏,有話同我說嗎?

‧收到兩封傳真一並--前一封在京都時已收到過一次了,但閱信時的溫慰無比,簡直到了激動的程度。……。妳的久咳難癒,即使妳自己如何故做輕鬆帶過,但那苦,唯只愛憐妳的人才深烙上心。臨走前,妳為我整行囊、熨衣服的舉動,此刻忽又重現,予我竟生一種懺情!

‧雪,大約還下不起來的。讀了信,我想媽一定能渡過此難,祇是更且衰弱下去罷。人的生命實在堪憐,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相,在此也想了一想了。……。外面寒風呼號。即擁抱!
「外面寒風呼號。即擁抱!」前次閱讀時,未婚無子的我,但覺得這句子寫得好,插入文章的家書片段用得巧,如今結了婚也生了子,再讀一遍,竟感動莫名,字字都有了著落。--「啊,六十歲時,我也還有心寫這樣的情書嗎!?」--「寒風呼號」而為「擁抱」,「懷疑不滿」終成「相信敬愛」,看來都因「親愛的人」了。我又想起了酒後老師老愛說的昔年為伊獨立平交道不斷朝火車揮手的青春少女時的那份靦腆神情,以及我們在閒話彼此「親愛的人」時,他所透露帶著飽足愛憐與好奇的苦惱:「真正係沒話講,有夠好的啦。但是嘛有一點點煩惱。最近又跟我說想買一套義大利鍋子,十幾口哩。煮一個料理敢愛這麼多?真正讓人想攏無哩。」道假諸緣,復需時熟。如今,我也終於能瞭解其中更深刻的意義了。ㄏㄟ~不簡單哩。

四十多年來,雷驤一切創作,只為一個女子,名叫 Amy。如今,我們或稱之「師母」而不名。



附記,1. 謹以此文敬祝雷驤老師生日快樂。2. 圖為七十生日宴上,「親愛的人」Amy 師母為雷驤老師朗讀〈人生的禮物〉。

0 意見:

張貼留言 | Feed



 
^

Powered by BloggerAANGEL by UsuárioCompulsivo
original Washed Denim by Darren Delay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