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9

被觀看的人生

原始網址:由一條直線構成的迷宮(黃守全)





被轉換成電影的人生是歷經縝密思考後對觀看者的展開,多半,大家的焦點只放在曲折詭變內容或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集體窺視,卻忽略形式上有個同樣重要的考量足以導引誘騙觀看者對全盤故事的掌握,敘述者是以第一人稱或扮演如上帝般的全知者角度,都會將故事拆解重組成不同面貌,甚至有全然不同的感受。或是那些更為專業的寫實、意識流、後設手法交織成的百變面貌,更可視為跟讀者間的迂迴鬥智,那些沒在起頭明說的情節背景或刻意模糊的細節,都可以醞釀在結尾時來個大逆轉讓讀者嚇得滿臉蒼白無法從情境自拔,這都是真實人生被轉換成故事時所該具備的魅力。

身為電影頻道的 HBO,故事就是它販售的商品。在這一系列的廣告中,我們看到生活片斷只因為主角的內心獨白或一個小動作,就讓相同的故事像在公路上以時速一百公里錯過某個交流道而奔向陌生的遠方。第一則餐廳裡的故事是男顧客挑了個座位跟女侍者點了培根、吐司、咖啡等餐點,但第二次演出時在結尾插進來男顧客的口白,大意是那位女侍者是跟他分開十四年六個月又八天的女兒,他一再進到餐廳講不出任何跟女兒相認的話語只能重複點著相同的餐點。另一個更為殘酷的故事是正在享用晚餐的老夫妻,丈夫突然心臟病發太太急忙跑去打電話求救,第二次演出時是相同的劇情,只不過太太右手拿著話筒左手卻按下鍵將電話切斷,所以那一段求救的話語只是佯裝說給丈夫聽,根本不會有醫護人員前來救助。

「There are stories, and there are HBO stories. It’s not TV. It’s HBO.」

電視螢幕真像是我們隨意在牆上打的小洞,偷窺到衣冠畢挺的現代人關上房門後如赤裸般坦露出最私密猥瑣的情感,道德的鎖鏈一旦打開,那些沒被說出的內心獨白或瞞著對方做出勃逆人性的狠事,散佈在生活中如玫瑰花梗上的微小銳刺,不知情的主角終其一生都無法全盤知悉那些背地裡進行的陰謀、背叛、詛咒(鼓不起勇氣的愛慕告白恐怕少之又少),眾目注視下渾然不知地朝向悲劇的結局前行。猶如卡夫卡的小說,那個執行審判的官僚體制永遠是一團散不開的神秘迷霧,K只能卑微地承受所有不幸的結果,而那所謂的「不幸」更像在維基百科全書上出現的詞條,所有人都能用自身的故事無限繁衍出如一千零一夜的詮釋,好奇者只要打開電視轉到電影頻道(或新聞頻道)就能看到。

但我覺得,身為旁觀者看著被欺瞞的當事人被無聲殘害,才是超越故事的最精彩之處,甚至旁觀者的冷血遠勝於電影中的惡人,我們是那麼習慣於「旁觀他人之痛苦」;大量閱讀充斥著暴力、情色、背叛等的影像故事並模糊了真實的面貌,也逐漸模糊我們的道德標準……

「It’s not HBO. It’s real life.」我怕,我們已經失去了面對現實的能力及良善。

0 意見:

張貼留言 | Feed



 
^

Powered by BloggerAANGEL by UsuárioCompulsivo
original Washed Denim by Darren Delay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