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網址:8½'s Vertigo
http://www.digforfire.net/news.php?extend.247
對於這篇的評論……
剛好最近也在研究侯麥,看到這篇,就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1.
也許在談侯麥電影中藝術形式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回頭檢視侯麥的手法。為什麼要用日記體與字卡?因為這樣的表達方式對於侯麥來說最為簡潔與有效,這是侯麥所言的「有效的場面調度」。而為什麼要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就是導演認為在素材的選擇上,電影比小說更能清楚地表達這種模糊。
2.
侯麥早期的電影這樣的洞較為明顯,其實越晚,我覺得這個洞的意義有幾個。一當然是像飛行員的妻子這樣希區考克式的洞,另外一種是更存在主義式的意義,像是克萊兒之膝中的膝蓋。為了逃避這種無意義的舉動,Jerome 給這個物件一種武斷的意義。
我們這麼說好了,侯麥的人物會給自己定下一種法律,看自己能在這樣的法律中達到多大的自由。配上侯麥電影中令人懷疑的敘事者/角色/觀者的特色,角色實際上冒的險不是去做那件事情,而是冒著觀眾將會評斷、審判他的律法的風險。
3.
自然主義的再定義。我覺得要重新來審視侯麥電影中所謂的自然主義,首先要開始於他怎麼樣控制他的劇本的。因為侯麥劇本中的每個細節都是有精密計算過的,包括穆德之夜中的那場雪景,或是克萊兒之膝中的那些美麗花朵(這可是他在開拍前一年跑去種的)。所以這種再造現實的手法,對於侯麥來說是很重要的,但要注意,他的再造現實是出自於現實,像是綠光那一幕等了一整年。
4.
敘事上的自我反對主要出自於早期的電影,後來的電影其實幾乎沒有 non-diegetic sound 了,侯麥電影中的表演是他去依照演員的特質、與其對話而修改劇本。這樣的自我矛盾,或是智性的思辨因為他角色原型的演變而慢慢消失,或是說變的不這麼重要,晚期的代表主要就是春天的故事。在我看來,侯麥電影最終回歸的是生活,或是說,人際關係?
5.
關於侯麥的鏡頭處理,首先我最近重看的是穆德之夜,穆德之夜作為很有特色的一部是因為處裡角色的台詞時,大量的使用的獨白,而不是正反拍,對話的聲音都是畫外音。侯麥的人物,在我看來,更多的更像是唐吉軻德,假裝自己是哈姆雷特,實際上卻是貝克特《終局》(Endgame)中的 Hamm。
6.
在 1971 侯麥的訪談當中,侯麥說過 6 個道德故事中的人物結尾面對的是一種幻滅。侯麥的人物大多數都有堅定的信念(幻想?),像是女收藏家的 Adrien、好姻緣中的薩賓娜、冬天的故事中的費利西、只是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思考所謂的信念,至於答案,就不這麼重要了。
可以有奇蹟,也可以沒有。可以有救贖,但也不這麼重要。
這是侯麥的曖昧之處。
對於這篇的評論……
剛好最近也在研究侯麥,看到這篇,就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1.
也許在談侯麥電影中藝術形式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回頭檢視侯麥的手法。為什麼要用日記體與字卡?因為這樣的表達方式對於侯麥來說最為簡潔與有效,這是侯麥所言的「有效的場面調度」。而為什麼要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就是導演認為在素材的選擇上,電影比小說更能清楚地表達這種模糊。
2.
侯麥早期的電影這樣的洞較為明顯,其實越晚,我覺得這個洞的意義有幾個。一當然是像飛行員的妻子這樣希區考克式的洞,另外一種是更存在主義式的意義,像是克萊兒之膝中的膝蓋。為了逃避這種無意義的舉動,Jerome 給這個物件一種武斷的意義。
我們這麼說好了,侯麥的人物會給自己定下一種法律,看自己能在這樣的法律中達到多大的自由。配上侯麥電影中令人懷疑的敘事者/角色/觀者的特色,角色實際上冒的險不是去做那件事情,而是冒著觀眾將會評斷、審判他的律法的風險。
3.
自然主義的再定義。我覺得要重新來審視侯麥電影中所謂的自然主義,首先要開始於他怎麼樣控制他的劇本的。因為侯麥劇本中的每個細節都是有精密計算過的,包括穆德之夜中的那場雪景,或是克萊兒之膝中的那些美麗花朵(這可是他在開拍前一年跑去種的)。所以這種再造現實的手法,對於侯麥來說是很重要的,但要注意,他的再造現實是出自於現實,像是綠光那一幕等了一整年。
4.
敘事上的自我反對主要出自於早期的電影,後來的電影其實幾乎沒有 non-diegetic sound 了,侯麥電影中的表演是他去依照演員的特質、與其對話而修改劇本。這樣的自我矛盾,或是智性的思辨因為他角色原型的演變而慢慢消失,或是說變的不這麼重要,晚期的代表主要就是春天的故事。在我看來,侯麥電影最終回歸的是生活,或是說,人際關係?
5.
關於侯麥的鏡頭處理,首先我最近重看的是穆德之夜,穆德之夜作為很有特色的一部是因為處裡角色的台詞時,大量的使用的獨白,而不是正反拍,對話的聲音都是畫外音。侯麥的人物,在我看來,更多的更像是唐吉軻德,假裝自己是哈姆雷特,實際上卻是貝克特《終局》(Endgame)中的 Hamm。
6.
在 1971 侯麥的訪談當中,侯麥說過 6 個道德故事中的人物結尾面對的是一種幻滅。侯麥的人物大多數都有堅定的信念(幻想?),像是女收藏家的 Adrien、好姻緣中的薩賓娜、冬天的故事中的費利西、只是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思考所謂的信念,至於答案,就不這麼重要了。
可以有奇蹟,也可以沒有。可以有救贖,但也不這麼重要。
這是侯麥的曖昧之處。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