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3

日星鑄字行四十年感言

原始網址:日星鑄字行活版字體復刻計畫

四十年前,日星鑄字行成立。

鑄字機「七恰、七恰」的節奏聲從此在台北後站響起,供應全台灣各地活字印刷廠的需求,也讓各種文字得以出現在書籍雜誌等各種印刷品上,為人類的知識傳遞貢獻一份心力。

這四十年間,我們遇到了印刷技術的重大革命:平版印刷跟電腦排版的技術逐漸取代了鉛字,也就是所謂的「鉛與火」讓路給「光與電」。在這種狀況下,活字印刷機、鑄字機開始從工廠裡消失,有些被毀棄,有些被放進博物館裡。我們平日看到的印刷物,雖然依然美麗,但卻少了鉛字時代的那種觸感。

即便如此,我們的鑄字機還是沒有停止。日星自我期許,即便虧損,只要台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持續營運,日星就會一同努力,讓鑄字機的火持續燃燒。唯有如此,塑造台灣文化的歷史環節——活版印刷——才有可能繼續讓人知道、瞭解。

或許是憑著這樣的堅持,日星的微光逐漸吸引許多人注意,讓很多年輕人走進這裡。

2007 年開始,磨菇手帖、中國時報《開卷》等媒體讓更多人知道鑄字行的存在;國際書展也邀請日星設展,讓愛書人瞭解鉛字的歷史;國際藝術家岡部昌生及港千尋先生也來此舉辦工作坊,我們因而知道,日星鑄字行是法國人、日本人都稱羨的奇蹟。除此之外,許許多多的設計人,一同參與「活版字體復刻計畫」,不但要為那些遺失「字母」的鉛字找回他們的母親,更讓一度失傳的字體,重新問世。

在創業四十年後的今天,日星無比感恩。過去滿是藍衣檢字工人的廠房,現在換上許多熱情的年輕人;蒙塵多年的鉛字,也在你們的頻頻撫拭下,發出了光芒。這讓我感覺,無論日星未來會不會成為鉛字博物館,鉛字文化的記憶總是會在你們的身上繼續流傳下去。

日星在此鄭重獻上給各位的感謝,並希望未來——無論會是多久——我們繼續並肩努力。

日星鑄字行 張介冠

0 意見:

張貼留言 | Feed



 
^

Powered by BloggerAANGEL by UsuárioCompulsivo
original Washed Denim by Darren Delay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