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31

推薦師大暑期新詩營

原始網址:大洋之濱

讓我們漫步溫羅汀,在「羅智成」的心靈花園中沉思、
「陳義芝」的熱情中激昂、「夏夏」的想像中創造。
在詩刊月台上聆聽「鴻鴻」對詩歌節的論述,對有為的「學生詩人」展露自身……

讓我們之內寫成的,比明亮還要明亮。

營隊日期:2009 年 7 月 11、12 日(六、日,不過夜)
營隊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招生對象:以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為主,高中職生亦歡迎參加(40 名額滿為止)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 2009 年 6 月 15 日止

課程師資:李清筠、夏夏、陳育虹、陳義芝、鴻鴻、羅智成、余玉琦、吳俊霖(崎雲)、崔舜華、郭哲佑(墨明)

報名費用:新台幣 2200 元整。5 月 31 號前報名優惠價 2000 元整。
     隨信附上報名簡章、報名表、住宿申請單等相關資料。

◎任何問題歡迎至營隊部落格留言詢問:http://www.wretch.cc/blog/xinartcamp
 或電洽本營隊總  籌 張詩勤同學 0920-332-963
       執行秘書 李奕樵同學 0982-492-768

兩岸對峙,詩與現實的越界交談:黃粱詩學講座 1

原始網址:有河 book

時間:2009/6/4 ~ 7/31
地點:淡水有河 book
活動免費,歡迎參加!

談和諧請先談差異的對峙!談交流請先談相互理解了什麼!
兩岸是台灣與大陸的分隔!兩岸更是詩與現實的巨大鴻溝!
詩,如何跨越牢不可破的現實藩籬?
詩,如何在生命當中播植自由與良知的種子?
美的尺度是什麼?普世價值的基礎存在於何處?
黃粱策劃主編,唐山出版社即將出版的【大陸先鋒詩叢】第二輯,一套十本,
繼1999年第一輯詩叢,十年之後,再度從獨特的觀點深入考察大陸新詩文本,
探索文本中隱含的審美意識、歷史脈動、社會現實與時代命題。
本講座由黃粱主講,自由參與,歡迎各界蒞臨指教!

第一場:6/4(四)20:00 複數的「我」──伊沙詩中的民間生活
第二場:6/6(六)20:00 在與物交談中凸顯人性──鄭小瓊的產品敘事詩
第三場:6/14(日)20:00 七個關鍵詞 ──向楊鍵致敬禮
第四場:6/20(六)20:00偶語蒼生寄殘生──張執浩泥濘的詩意
第五場:6/28(日)20:00 文字的證量──向唯色致敬禮
第六場:7/4(六)20:00 莊重的抒情詩人──龐培
第七場:7/12(日)20:00 唯物論與反詩歌──臧棣詩的身體政治學
第八場:7/18(六)20:00 看?被看?物?非物?──蘇非舒的物思維與詩實踐
第九場:7/26(日)20:00 新鮮的語言花枝──車前子的詩歌園林
第十場:7/31(五)20:00 哪一年,哪一天,只有菊花香──致蘇淺書

AANGEL 的讀者們請一定要連結回原文網址,細讀黃粱的評析文章《複數的「我」──伊沙詩中的民間生活》,精采!

2009/05/29

林懷民獲 Movinmentos 終身成就獎

原始網址:陳玉慧部落格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十二日得到國際舞壇的最高肯定,在德國舉行的國際舞蹈節 movimentos 頒給他終身成就獎。

林懷民是繼莫里斯. 貝加(Maurice Bejart)之後,該舞蹈節第二位終身成就獎的得主,從此典定了舞蹈界國際大師的崇高地位。


評審團主席考夫曼在回答國際媒體的詢問時表示,評審團對林懷民得獎一事幾乎沒有異議地通過,得獎原因是林懷民的舞蹈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的表現無懈可擊,舞作的美感及所呈現之思想性是獨到的,沒有任何西方舞蹈家可以在那種慢速度中表現那樣的美,只有林懷民 。


考夫曼並引述歌德「老東西新思考」的說法,贊揚林懷民從傳統中汲取元素而重現文化內涵的舞作,並說,如此的創作方向值得歐洲人借鏡。


林懷民在致詞時說,這獎來得恰好,因為雲門去年遭祝融之災,這筆獎金剛好可以捐入,而「此獎不是退休許可」,全球有五千名人士資助雲門,他無法讓這些雲門的「股東」(share holder)失望,所以重建了雲門,他在晚間一千多位現場觀眾前,將這項最高榮譽獻給台灣以及所有的雲門人。


今年的 movinmentos 舞蹈節共頒了六項獎項,除了林懷民的終身成就獎外,還包括二項最佳新人獎,最佳男女舞者及最佳編舞獎,獎主作品片段並在當晚節目演出,晚會主持人摩爾在介紹雲門演出的作品時表示,「這是會令大家難以忘懷的最高潮,」雲門演出狂草的精華版。


二項最佳新人獎名單使觀眾眼睛大亮,英國籍的雪斯特(Hofesh Shechter)的「暴動」(uprising)洋溢男性粗礦氣息,即有一股原始的動物性,也略帶歐州嬰兒潮後代的男性墮落,雪斯特的舞作爆發力十足,所營造的舞蹈空間即虛無又頹廢,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另一位新人是加拿大的聖皮耶(Dave St-Pierre),他也屬於失落的一代,作品無論在視覺或內容上都挑釁傳統那根神經。


最佳男舞者是阿爾及利亞裔的法國舞者拉格阿 (Abou Lagraa),他自編自舞,在波斯詩人卡揚的詩作加持下,與同是阿裔的舞者妻子合作無間,身裁短小的他在舞台上的魅力十足,即感官又感性。


而最佳女舞者的名單也使人驚動,西班牙的路易絲(Mercedes Ruis)的佛朗哥舞技出神入化,她以絕美的身姿和民族自信所呈現的舞作,也使得獲獎當之不愧。


最佳編舞獎得主是馬克格哥爾(Wayne McGregor),他在音樂和身體中尋找極端,作品有意呈現大腦與身體動作之間的誤差,企圖在人類感知失誤中表現出另一種詭異的秩序和美感。

2009/05/28

Fotheringay - Banks of the Nile

原始網址:galeer(嘎荔兒)的部落格



紀念 Sandy Denny 逝世三十一週年,1978 年 4 月 21 日,從樓梯意外跌落,過世時是三十一歲。

Sandy Dennny 是英國民謠搖滾樂隊 Fairport Convention 的女主唱,擁有那個時代最好的歌聲。擅長將英國古民謠予以搖滾化,有一個專有名詞 electric folk,來形容這種風格,最經典莫過於 Fairport Convention 的 1969 年專輯「Liege & Lief 」裡 "Reynardine"、"Matty Grooves"、"Tamlin" 這些有著數百年淵源的中世紀民謠,透過 Sandy Dennny 極具表現力的唱腔重新演繹,讓英國民謠搖滾樂隊找到自己的認同,掀起一股英國民謠復興的風潮。一九六○年代末英國 electric folk 樂隊對於小提琴、曼陀林、阿帕拉契洋琴(Appalachian dulcimers)的運用,現在聽來仍非常有特色,對後來搖滾樂的發展影響也非常大。Sandy Dennny 有一件讓樂迷津津樂道的事,1971 年在 Led Zeppelin 堪稱搖滾樂"聖經"的第四號專輯與 Robert Plant 一起演唱 "The Battle of Evermore",這是齊柏林飛船專輯裡唯一一首由正式團員以外演唱的歌曲,與 "Stairway to Heaven" 一起聆聽的莫名感動,想必是許多搖滾樂迷共同的美好記憶。

Sandy Dennny 在 1970 年代初組了一個自己的樂隊 Fotheringay,這個團名也是從 Fairport Convention 一首經典歌曲而來,唱到十六世紀蘇格蘭瑪麗女王被伊莉莎白一世囚禁十餘年,後來被殺掉的故事。而 Fotheringay 同名專輯裡這首 "Banks of the Nile",我認為是 Sandy Dennny 最好的歌曲之一,這也是一首英國古老民謠,據考據,為拿破崙時代即將要被派到尼羅河作戰的英國軍隊,出發前夕,情人唱的離別曲,說到要跟他一起前往戰場,在尼羅河畔見面。優美動人,哀傷又切合時代氛圍,一首絕佳的反戰歌曲。




Sandy Dennny 最有名的歌曲 "Who Knows Where the Time Goes"這個 demo 版本是我聽過最好的。

2009/05/27

親愛的茱麗葉

原始網址:elish 的蘇哈地


當初看見遠流寄來本書的試讀邀請信時,我讀完劇情後第一個想的是,這故事我有印象。去灰鷹那裡翻了翻,果然找到當初那篇讀完後,就讓我開始期待中文版上市的介紹。

故事發生在二戰甫結束時的英國,作家茱麗葉有天接到來自根西島的信,從此開始一段和「根西文學與馬鈴薯皮派讀書會」的溫馨情誼。這座島在戰時曾被德軍佔領,但縱使生活艱辛,閱讀仍讓一小群人得到心靈的安慰,並讓原本無交集的兩群人相知相惜……


剛拿到試讀本時,我有些意外於她的份量,近兩百七十頁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實在是輕薄短小。大概是出於慣性吧,我竟然自顧自的以為這會是本厚死人不償命的小說(外帶不用錢的狗血)。

但親愛的茱麗葉其實是爽朗的小品作,不長的篇幅再加上以書信體寫成(輔助電報和日 記),活潑親切的行文讓人讀起來倍感輕鬆愜意。藉著一封封信件,讀者漸漸摸清主角的友人團與生活方式,也慢慢知曉根西島上人們的可愛之處,以及他們如何走 過德軍佔領時期的經歷,最後兩群人彼此熟稔、深交,並迎來美妙的結尾。

提到書信體作品,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查令十字路84號那以信件串起的愛書人傳奇。不過考慮到小說這個類型的話,其實歷史學家更為接近(題材當然差很多)。但大概是這家人都以寫信之名行撰述小說之實,所以那怕讀完當下會抱怨誰寫信這麼費工,事後還是可能出現盲點吧。

親愛的茱麗葉這本書的寫作方式有點上兩者加起來除以三的感覺(不滲水就太濃烈)故事主調有查令十字路84號那股纏繞閱讀的愛與雋永恬淡的美感,可故事性又重上許多。角色以宛若閒聊般的口吻(不過的確就是在「閒聊」)讓形形色色的書信彼此自行交會,在讀者心中羽化成一則可愛的故事。

這樣的情節如果直接寫出來,給人的感覺恐怕又是一段狗血二戰往事(這樣說可能有點可惡,但類似故事太多真的有點膩了)。當這些劇情隔了一手甚至兩手,並用寫信的方式轉述出來,再加入現時人物的看法與生活時,整個登時變得不一樣起來。

原本強烈尖銳的故事在轉述中被稀釋,但那怕劇情的影響力被沖淡,卻也增加了表達上的複雜度。悲痛忿恨的地方新增了淡淡地愁緒與惋惜,溫暖愉悅的段落則多了分後見之明地安寧。文字語句間給人的感覺十分微妙,不濃烈而是清爽乾淨,整體而言比直接呈現更多了分人性關懷。

當然我在此並不是想說這樣處理比明著來更為高明,而是想傳達如此作法給人的感覺新鮮、舒服。那怕已讀過許多戰時哀傷或溫暖的故事,幾乎什麼都看過了,但親愛的茱麗葉仍憑著不同的切入點吐露出一股特殊的氣息,不會給人厭煩的感覺。

說穿了這本書裡沒有什麼真的很新穎的劇情,但或許正因為內容如此「懷舊」,反倒討人喜愛。而作為要角之一的書與閱讀,在小說中也沒有太影薄,他反覆不停出現,甚至到最後仍給人不少驚喜。特別是看著一眾不同階級的人對書有著截然迥異的想法,感覺實在有趣。

而本書作者也有一段讓人懸念的故事,瑪麗.安.薛芙(Mary Ann Shaffer)這位美國老太太做過很多有關於書的工作,愛閱讀,也想要寫一本,但從沒真的動過手。直到有天她給長期被她碎碎唸毒害的讀書會朋友一激,這 才開始認真。以過去的旅遊經驗作為題材、收集資料,開始寫這本「親愛的茱麗葉」。

可惜歲月不饒人,當作品接近尾段時,年事漸高的她已記憶不清,難以繼續寫作。幸好她同 為作家的女兒安妮.貝蘿絲(Annie Barrows)決定接手完成這本書,拜其相近的筆觸,本作才得以完成。雖然遺憾的是瑪麗本人在出版前夕就已過世,無緣見到書籍上市,但至少她的確成功 了。

本書不論是厚度還是內容,都是典型的小品作。故事在恬淡悠然的表面下有著各式情感流轉,不時顯露出的英式幽默著實迷人,內容更有著諸多吸引人的元素,而且確實組合得相當有趣。總之這是一群可愛人們的可愛故事,整體質樸拙趣,喜歡這種感覺的話鐵定會讀得很開心。

2009/05/26

美麗的邂逅 一首歌

原始網址:音樂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等電梯、等公車、等馬路、等看病……美麗的邂逅也要等待時機。也許掉了一枝筆,也許點了一根煙,更也許,你聽的音樂太大聲,而正好是他/她喜歡的那首歌。



The Smiths
今年暑假矚目新片【(500) Days Of Summer】預告開頭,狀似宅男的 Joseph Gordon-Levitt(【神秘肌膚】男主角)兀自戴著耳機等電梯,聽著 The Smiths 樂團的經典名曲〈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此時無敵正妹 Zooey Deschanel(【沒問題先生】女主角)竟湊了過來,主動示好說自己也愛 The Smiths,並哼出其中旋律:「To die by your side is such a heavenly way to die」(依偎在你身邊逝去是多麼好的死法)。男孩愣住,只見女孩翩然離去,而來一聲驚嘆:「Holy」(天啊)。

Summer 便是女孩的名字,500 個屬於 Summer 的日子,以倒敘法推演一段戀情,以動人情歌翻開日曆的第一頁紙片。〈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訴說一對年輕戀人離家出走,浪漫的心想,若被卡車碾死,在彼此身旁逝去也仍是美好。所以,那盞 Summer 的燈熄滅了嗎?男孩不肯接受事實,他不想忘記她;500 天之後,他要把她追回來。



福斯電影彷彿要和去年【鴻孕當頭】原聲帶比拼獨立音樂市場般,讓【(500) Days Of Summer】原聲帶不僅集結 The Smiths、Belle & Sebastian、Feist、The Doves、Black Lips、Jack Penate、Spoon,甚至串連 Simon & Garfunkel、Carla Bruni 等作平衡。

預告片裡揚起悠揚弦樂,是俄羅斯籍紐約創作才女 Regina Spektor 以雕塑詮釋愛情的〈Us〉,久久低迴,原來愛情真的會感染。要開始第 501 天了嗎?


The Smiths -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The Shins
【情歸紐澤西】(Garden State)的場景則是在醫院。最初,兩個陌生人等候看心理醫生,而最後,他們看見了彼此。

候診室裡,Natalie Portman 正聽著美國獨立樂團The Shins的歌,與因回故鄉奔喪、忘了帶精神病藥物的 Zach Braff,聊了起來:「You gotta hear this one song - It'll change your life, I Swear.」(你得聽聽這首歌-我發誓,它會改變你的人生。)



這是多麼古怪的遇見。〈New Slang〉一派輕鬆自在的吉他聲,卻自述人生的困惑,與有人陪伴度過這糟糕世界的渴望。歌詞隱晦的遊走詩句之間:「New slang when you notice the stripes, the dirt in your fries. 」(新的咒罵誕生,當你瞥見條紋囚衣、薯條裡的髒東西)。巧的是,他們藉由這樣的推擠,揭開瘡疤,卻意外找到接軌點。


【情歸紐澤西】導演正是男主角 Zach Braff,喜愛 Indie Music 的他,首次親自遴選的原聲帶,竟幫他贏得一座葛萊美獎。同樣也找來獨立樂壇幫腔:Nick Drake、Iron & Wine、Thievery Corporation、Zero 7,亦得主流要角聲援:Coldplay、Simon & Garfunkel。

醫院不是個搭訕的好地點?也許你該聽聽 The Shins,It'll change your life。


2009/05/25

2009 坎城影展得獎名單

原始網址:周星星評論

金棕櫚獎:《白色緞帶》(Das Weisse Band) de Michael Haneke

評審團大獎:《預言先知》(Un prophète) de Jacques Audiard

最佳導演:《愛妳愛到殺死她》(Kinatay) de Brillante Mendoza

坎城特別獎: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最佳女演員:夏洛特․甘斯柏 (Charlotte Gainsbourg) dans《反基督》(Antichrist)

最佳男演員:克里斯多福․瓦爾茲 (Christoph Waltz) dans《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最佳劇本:《春風沈醉的夜晚》婁燁

評審團獎:《魚缸》(Fish Tank) d'Andrea Arnold 跟朴贊郁的《蝙蝠》(Thirst) 並列

金攝影機獎:《山姆森和黛莉拉》(Samson and Delilah) de Warwick Thornton

特別提及另外一部以色列的首部作:AJAMI de Scandar COPTI & Yaron SHANI

先提布里蘭特․曼多薩 (Brillante Mendoza) 的《愛妳愛到殺死她》(Kinatay):全法國僅只有《電視全覽》這一家週刊力捧《愛妳愛到殺死她》,其它法國報紙、雜誌全都不喜歡《愛妳愛到殺死她》。我每天都在聽《電視全覽》的網路廣播,但就是不相信這部片會是伊莎貝․雨裴 (Isabelle Huppert) 的菜;結果,就這樣跌破法國媒體跟其它國家媒體的眼鏡吧!!摔滿地,掃不完。好吧,《電視全覽》摸得比較準。

再提婁燁:已經沒有人記得《春風沈醉的夜晚》這部片了,卻突然爆出一個劇本獎。將《春風沈醉的夜晚》跟《愛妳愛到殺死她》綜合起來看,伊莎貝․雨裴幾乎是刻意避開歐洲中心的美學觀。什麼意思?就是,當諸多歐洲媒體不斷地美言佩德羅․阿莫多瓦跟珍․康平、肯․洛區或甚至《墨索里尼的祕密戀人》整體呈現出來的質感,在伊莎貝․雨裴眼中都還不如布里蘭特․曼多薩、婁燁的膽識!

現在是個什麼消息都傳得超級快的時代。早在這一份名單揭曉之前,法國媒體的網路版已經傳開評審團成員傑姆士․葛瑞 (James Gray) 跟評審團主席伊莎貝․雨裴的意見存有嚴重分歧,傑姆士․葛瑞甚至揚言不惜要退出評審團。問題是,我們都不知道分歧點在哪兒;例如,是傑姆士․葛瑞不太爽前兩項大獎,不爽頒獎給朴贊郁、婁燁跟布里蘭特․曼多薩?還是不爽布里蘭特․曼多薩居然沒拿最大獎(或其它奇奇怪怪的排列組合)?有一點是無庸置疑:頒獎給朴贊郁、婁燁跟布里蘭特․曼多薩,絕對有伊莎貝․雨裴的力道。可別把她當作是歐洲中心觀的女演員!

今年對我來說有點怪:早在影展開幕之前,我就已經預測《白色緞帶》是金棕櫚獎而《預言先知》是評審團大獎。這一份名單的前兩項大獎完全如我所預期,機率是二十分之一乘以二十分之一是四百分之一。但是,我並沒有爆出立即的喜悅;因為後面的獎項太出人意料之外。是後面這些「出人意料」──顯見這個『意料』也太遵循主流原則──逼得我要再多反省。但當然永遠別忘記一件事:這一份得獎名單是伊莎貝․雨裴主導的評審團擬出的,我們也不見得要一一地都相信裡面的每一部片。真正的判斷,存乎當你在台灣或在其它地方看完那些影片之後的那個片刻。

金攝影機獎得主沃威克․松頓 (Warwick Thornton) 本來是攝影指導(應該是澳大利亞籍),《山姆森和黛莉拉》(Samson and Delilah) 是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處理澳大利亞白人跟原住民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

另外,不是坎城官方頒的獎,而是法國教育部頒的「教育部獎」(Prix de l'Education nationale),頒給米夏埃耳․韓內克 (Michael Haneke) 的《白色緞帶》(Das Weisse Band)。今年的「教育部獎」評審團是由法國女演員安․阿華侯 (Anne Alvaro) 擔任主席,並再由六位教師、兩位學生跟數位電影工作者組成。「教育部獎」自 2003 年起創立,旨在獎勵坎城影展正式競賽中的某一部因為題材強烈、所以值得當作教育教材的影片。

2009/05/13

芭比的字典衣

原始網址:破布子

芭小姐的異想家居 La Villa de Mlle B.
展覽時間:2009 年 5 月 2 日至 8 月 23 日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 展覽室

芭比3

我們的主題是「芭比學中文」,學中文該穿什麼衣服呢?姜樂靜把漢字的象形指事的趣味用在空間元素上,但是我沒有順著這思路下去,也沒有去想一種所謂中式或台式的風格。我想拋開一種屬於服裝的結構,玩耍一種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的「衣服」。

芭比看書嗎?既然來學中文總要學著用字典吧。漢字很難學,如果學校要考試,芭比會不會作弊呢?小抄可能不夠用,啊,那就把字典穿在身上好了,多方便。字 典在眾多書裡別具一格,自成系統,大家往往只把它當工具,很少人把他們當收藏品。我這次去很多二手書店找字典,也找出一種趣味來。因為它內容繁多,又要耐 磨耐用,常常會選擇又薄又韌的紙。在排版上也有一種跟其他書籍不一樣的趣味。我想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編、折、皺、黏、揉、切等等,將書籍的結構與材質 之美與服裝結合起來。

文字是宇宙的符號,文字是咒語。穿了整個字典在身上的芭比會變得比較聰明世故,還是可以消災解厄,抵抗一切魔界妖異。或許書籍也只是她妝點姿容的工具罷了。

一路走來的芭比始終美麗優雅、舉止得體、笑容燦爛、青春永駐。她是美國式的夢中情人,擁有一切世俗價值中對美麗可愛女子的嚮往。但青春易老、軀體漸 萎、衣裳會舊、笑容且凋。在纖維藝術裡,更多的藝術家想要藉服裝與身體的關係去思考:什麼服裝定義了我們是誰;什麼形象是我們要想去自我投射的;身體如何 透過衣服去表現或被釋放。服裝作為一個隱喻,暗示生命的脆弱、束縛、不堪、不公與不朽。這些對材質、結構與象徵的實驗從未發生在芭比身上,畢竟人們並不想 在芭比身上看見生命的沉重,這也註定了芭比作為一個玩物的宿命。我們愛妳,因為你擁有我無法擁有的。

高美館芭比網頁:http://www.kmfa.gov.tw/DesktopKMFA.aspx?tabindex=0&tabid=1&mid=89&pid=0&gid=0&defid=22&classid=0&showtabs=true&ascx=~/Include/KMFA/UserModules/AnnouncementsDetail.ascx&ItemID=2620

姜樂靜芭比學中文:http://blog.roodo.com/tearch/archives/8918989.html

芭比1

芭比2


需要暖暖勇氣的時候,聽這個吧,給你彩虹一般的甜甜微笑



Why are there so many
Songs about rainbows
And what's on the other side
Rainbow's are visions
They're only illusions
And rainbows have nothing to hide
So we've been told and some chose to
Believe it
But I know they're wrong wait and see

Someday we'll find it
The Rainbow Connection
The lovers, the dreamers and me

Who said that every wish
Would be heard and answered
When wished on the morning star
Somebody thought of that
And someone believed it
And look what it's done so far
What's so amazing
That keeps us star gazing
What so we think we might see

Someday we'll find it
That Rainbow Connection
The lovers the dreamers and me

Have you been half asleep
And have you heard voices
I've heard them calling my name
Are these the sweet sounds that called
The young sailors
I think they're one and the same
I've heard it too many times to ignore it
There's something that I'm supposed to be

Someday we'll find it
The Rainbow Connection
The lovers, the dreamers and me

2009/05/12

El Sistema

原始網址:Por Que Base 知然堂藝廊

這一篇演講稿,是一位名為 Jose Antoino Abreu 的先生,在榮獲 TED 大賞時的感言。TED 是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與設計(Design)的縮寫,是我最喜歡的組織之一。(它囊括的東西太廣,目前先這樣帶過。)今年的得主正是 Jose Antonio Abreu,他是一位音樂家也是經濟學家,於 1975 年在委內瑞拉創立了 Fesojiv("Fundación del Estado para el Sistema Nacional de las Orquestas Juveniles e Infantiles de Venezuela)也稱做 "El Sistema",以中文來說,就是「委內瑞拉國家青少年/兒童樂團機構」。El Sistema 是「制度」的意思,這個制度目前有 30 個專業的管弦樂團與超過 30 萬名委內瑞拉中下階層的兒童受惠。 先請大家看他的演講文,請大家有耐心的看著這位老先生把心中的烈火孕練成鋼,以他的生命經驗緩緩道出充滿內在熱情又具啟發性的短片。還有,老先生講西班牙語的美妙抑揚頓挫,更是不可錯過。


以下為講稿內容翻譯:

我親愛的朋友、女士與先生們:

我今天以極大的喜悅,來迎接 TED 大賞。我僅代表,這過去 35 年來,緊緊伴隨著我,建立與發展「委內瑞拉國家青少年/兒童樂團組織(El Sistema)」所有出色的音樂老師、藝術家與教育者。

從我是個小男孩開始,我一直想要成為音樂家,感謝主,祂讓我做到了。從我的老師、家庭與社區,我有可以成為音樂家的所有資源與支持,而我一輩子都在夢想著,所有委內瑞拉的小孩,都能擁有相同的機會。從這個慾望、從我心裡一直梗著把音樂變成是我的國家更深層與更國際的現實想法、從第一次的預演,我看到了明亮的未來。因為第一次的預演,對我來說代表了很大的挑戰。在第一次的預演,有人捐了 50 個可以讓 100 個小孩演奏時放樂譜的架子,而在我到達預演現場時,只有 11 個小孩出席。我問自己,「是該把這個制度結束呢?還是把小孩的數量倍增?」我決定去面對這個考驗,而在同一天晚上,我親口答應了這 11 個小孩,我將會把這個管弦樂團變成世上最好的樂團之一。兩個月前,我被提醒了我曾經許下的諾言。在倫敦時報談到誰有資格贏得「管弦樂世界杯」時,一位有公信力的主筆,提到了目前世界上四個最偉大的管弦樂團,而委內瑞拉青年樂團,正是排名為第五。

今天我們可以說,藝術在拉丁美洲,已經不再被上流階級壟斷,它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權利,一種每一個人可以享有的權利。「不管你的階級與膚色,富有或是貧窮,只要你有天份,只要你有傾向,你就可以加入與我們共享音樂。(樂團青年訪談)」Simon Bolivar 是委內瑞拉諸多青少年管弦樂團(El Sistema)的其中一團,在最近美國與歐洲的巡迴演出,震撼了許多小孩與青少年的心靈,這些深深被感動的聽眾,會在演奏結束後衝到台上去向表演者要求演奏時的外套。這不只是演奏者個人的勝利,更是這些處於高度進步國家的聽眾,對於拉丁美洲(如委內瑞拉)的年輕演奏者,在音樂裡所給予所傳達的訊息、生命、活力、感動與力量,感到最深刻的情感上的認同。

以它的本質來講,管弦樂團,已經不是單純的藝術結構了。它已經成為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表範,因為,一起歌唱與一起練習表演,代表朝著完美與卓越親密的共同存在,並藉著組織嚴格的修練與協調,在互相的聲音與樂器裡,找到美麗的和諧。這就是在這個組織的每個人,得以建立如手足一般的同心、發展自信並用所有的感官孕育出屬於音樂的哲理與美學。這就是為什麼音樂對於敏感度的覺醒是如此重要深遠,不管是灌輸價值觀或是對於小孩子的磨練。「在這裡花了許多時間,音樂,就是生命,沒有別的,音樂是生命(樂團青年訪談)」。

每一個在樂團組織(El Sistema)裡的人,都有他的故事,每個對我來說,都是如此重要並深具影響。以 Edicson Rui 為例,他是從卡拉卡斯區來的男孩,總是充滿熱情的出席在聖奧斯丁的管弦樂課,由於他的努力,還有來自他母親、家庭與社區的支持,他現在成為了柏林愛樂低音提琴的主要成員。另外一個案例是 Gustavo Dudamel,他一開始是在家鄉的管弦樂團練習,然後,他進階到小提琴手一直到指揮,然後,成為委內瑞拉青少年管弦樂團的指揮,今天,他是洛杉磯愛樂的音樂指導。(註:Gustavo Dudamel 今年獲選美國時代雜誌「現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 100 人」之一)

「委內瑞拉國家青少年/兒童樂團組織(El Sistema)」的結構,是以創新與彈性的風格,融入每一個區域與社區的特色為基礎,現在共有三十萬來自中下階級家庭的小孩加入。它是社會救助的方案,設計對於整個委內瑞拉社會有深層文化的轉化,絕無歧視,但更著重於弱勢或者快要滅絕的社會族群。

El Sistema 這個組織,落在三個基礎的圓圈上:個人/社交的圓圈、家庭的圓圈還有社會共同體的圓圈。

在個人與社交圈的部分,在樂團的孩子,得以發展智力與情感的面向。音樂成為人性發展各種方向的主要來源,把你的精神提升然後把人,帶入人格發展的成熟階段。所以,在智力與情感方面獲得的益處是極大的: 如學習領導、教導與訓練原則、學習履行承諾、責任感、寬宏的行為、對他人/他事的奉獻,還有,以個人的給予來達到集合起來更大的目標。這些所有的一切,都導向自尊與自信的發展。德瑞莎修女常提到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貧窮最悲慘與哀傷的事,並非缺乏麵包或是住所,而是感覺到自己甚麼都不是、沒有自我識別、在世上得不到尊重。」(The most miserable and tragic thing about poverty is not the lack of bread or roof, but the feeling of being no-one, the lack of identification, the lack of public esteem.)樂團提供了孩子一個崇高的識別,讓他在家和在社區裡,成為一個模範。樂團幫助他在學校成為更好的學生,它激勵學生學習負責、毅力忍耐與準時守時。

與家庭的互動上,父母給予無條件的支持。這個孩子將成為家中的模範,這對於貧苦的兒童來講,極為重要。當這個小孩發現他在家中的重要性,他開始尋找更多可以自我改進的方法,並且希望能更好。同時,也會希望他的家庭在社交上與經濟上可以得到改善,這些會產生正向並往上的社會動力。就如我之前所說的,我們樂團裡大部分的小孩來自委內瑞拉人口裡最沒有聲音最不被重視的階層,音樂可以讓他們擁抱新的夢想、新的目標,還有在這個路途上不時出現的機會。

最後,關於社會共同體方面,管弦樂團成為了文化裡創意的空間,也是新定義的來源。這些自發性的音樂,已經不再是奢華的一部分,它已經成為了整個社會資產的一部分,它讓孩子伴在父親做木工時拉小提琴,它讓女孩們陪著母親做家事時吹著黑管。它讓每一個家庭自豪並快樂的加入孩子們所屬的管弦樂團。音樂創造了一個精神富足的世界,並存在這個世界,最後將會克服物質上的匱乏。在這個小孩被教導如何彈奏音樂的那一分鐘,他將不再貧窮。他將邁向專業領域的過程,而最後成為完完全全的公民。更不必說,音樂更是兒童遠離賣淫、暴力、壞習慣或是往下墮落最主要的主力。

幾年前,歷史學家阿諾托尼比曾經說過,這個世界正在遭受巨大的精神危機,並非經濟或是社會危機,而是精神危機。我相信要正視如此危機,在歷史上如此迫切需求的時刻,唯有宗教與藝術可以適切的回應,這個人性與人類最深沉的熱望。在綜合了所有的智慧與知識教育後,那表示我們必須努力去達到一個更完美、更有覺知、更高尚和更公平的社會。

擁有著熱情與熱忱,我們對於 TED 的人道精神,它的原則情操還有毫不保留的倡導初始的價值,表達深深的尊敬。我們希望 TED 可以提供完全並且基本建立的途徑給予這個教導音樂的新世紀,不論是在社會、區域或是精神上,成為照亮孩童與青少年的燈塔,進而轉化成為重大的社會使命。不要再讓社會上,藝術成為少數人的獨享,讓藝術成為社會的設施,成為弱勢者的設施,成為兒童的設施,成為病患的設施,成為孤苦無依者的設施,成為哭泣辯解得不到基本人性對待者的設施,為他們重找回尊嚴。

以下是「The Teresa Carreño Youth Orchestra」的演出,由 Gustavo Dudamel 所指揮。請轉開你的音響,好好享受。



(by tracy)

2009/05/11

Philip Larkin — Aubade

原始網址:Like a Halo in Reverse...

前陣子讀到這首 Philip Larkin 的《晨歌》,非常喜歡,不過虛無到難以承受。

第一次嘗試譯詩,可能抓不到詩的語感,請見諒。

工作了整天,一夜半醉的我
在無聲的夜裡醒轉,我瞪著
即將透出光芒的窗簾縫隙
終於看清事實:
永無休止的死亡,又逼近了一天。
我無法可想,只能忖度我將
以何種方式、在何處、何時死去。
苦楚地反覆問自己,但那對死去、
死亡的恐懼
如此清晰地閃過,佔據、驚駭著我。

登時內心空白一片,並非懊悔於
應做卻未做之善行、未竟的愛、消逝
追不回的時間,亦不沈痛
因為只有生命才能如此漫長
踏著起初即在的錯誤或無望
繼續前行,直到無盡的虛無。
我們走向遺世孤絕。不在此地,
不在任何地方,
很快地,再也沒有什麼更可怕、更真實。

這是一種恐懼的特殊方式。
不像宗教曾試著驅散魔咒
那華美、已遭蟲蛀的教堂錦鍛
讓人假裝可得永生;
或者自詡有理的論調宣稱
理性者不該懼怕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
但這正是我們恐懼的—無形、無聲、
無法觸摸、嗅聞、無法想像、
無法去愛或與之連結
像接受麻醉之後束手無策。

它就在那裡,模糊可見
一片失焦的迷霧、一道寒意
把每個衝動都化為猶疑不定。
有許多事永遠不會發生,它卻為必然,
理解這一點
焦灼的畏懼猛然升起,
在無依無靠、乾渴時勇氣不足恃,
只為降低憂慮。表現勇敢
不會讓人脫離墳墓。
嚎哭或起而反抗都改變不了死亡的事實

晨光逐漸明朗,顯像後的房間宛如
空蕩的衣櫃,如我們知曉、
熟悉的那般,無法逃離
卻也無法承受。只有唯一的選擇。
而現在,躺臥的電話就要響起,
封閉的辦公室和這個冷酷、
繁複、租來的世界等著啟動。
天空如黏土般慘白,沒有陽光。
工作必須完成。
郵差就像醫生,造訪家家戶戶。


Larkin 原文
I work all day, and get half-drunk at night.
Waking at four to soundless dark, I stare.
In time the curtain-edges will grow light.
Till then I see what's really always there:
Unresting death, a whole day nearer now,
Making all thought impossible but how
And where and when I shall myself die.
Arid interrogation: yet the dread
Of dying, and being dead,
Flashes afresh to hold and horrify.

The mind blanks at the glare. Not in remorse
-- The good not done, the love not given, time
Torn off unused -- nor wretchedly because
An only life can take so long to climb
Clear of its wrong beginnings, and may never;
But at the total emptiness for ever,
The sure extinction that we travel to
And shall be lost in always. Not to be here,
Not to be anywhere,
And soon; nothing more terrible, nothing more true.

This is a special way of being afraid
No trick dispels. Religion used to try,
That vast moth-eaten musical brocade
Created to pretend we never die,
And specious stuff that says No rational being
Can fear a thing it will not feel, not seeing
That this is what we fear -- no sight, no sound,
No touch or taste or smell, nothing to think with,
Nothing to love or link with,
The anaesthetic from which none come round.

And so it stays just on the edge of vision,
A small unfocused blur, a standing chill
That slows each impulse down to indecision.
Most things may never happen: this one will,
And realisation of it rages out
In furnace-fear when we are caught without
People or drink. Courage is no good:
It means not scaring others. Being brave
Lets no one off the grave.
Death is no different whined at than withstood.

Slowly light strengthens, and the room takes shape.
It stands plain as a wardrobe, what we know,
Have always known, know that we can't escape,
Yet can't accept. One side will have to go.
Meanwhile telephones crouch, getting ready to ring
In locked-up offices, and all the uncaring
Intricate rented world begins to rouse.
The sky is white as clay, with no sun.
Work has to be done.
Postmen like doctors go from house to house.

2009/05/07

men's uno,你抄很大!

各位親愛的讀者及所有曾經支持過 PPGROUP 所有相關產品的大家:

首先我們想請大家看幾張照片。






4 張圖片的左/上邊,是我們家 eye 和 ppaper 雜誌,右/下方,是剛剛出刊的 men's uno 雜誌之別冊。

不用多所贅述,大家應該都看得出來,men's uno 的這本別冊,無論在版型拍攝單元規劃,乃至於整體風格等等,無—所—不—抄。目前,eye 雜誌已推出第 2 期超過月餘,ppaper 的經典單元 design sense 也已經行之 85 期之久,我們的努力和原創,一直以來深受大家的肯定和喜愛。

也許 men's uno 的工作團隊實在太欣賞我們家的東西了,情不自禁之下,就悄悄地潛移默化去了。然而,身為同業,相信他們應該更清楚理解到:每一個字、每一頁的 layout、每一張圖片,都是心血結晶,都是況日耗時的產物。

翻遍這本別冊,我們找不到設計美編或者是相關編輯的連絡資訊,連署名都沒有。難道世道真的是糟糕到這個程度,一本知名的雜誌需要做這樣鬼祟的行徑嗎?

最後,所有喜歡眼鏡、想要知道第一手眼鏡潮流資訊的朋友,請支—持—正—版!到各大書局和便利商店,指名選購 eye 雜誌

不景氣的工作時代,你需要時間控管 2.0

金融風暴來臨之後,許多工作者紛紛擔心起自己的職務是否仍能繼續下去,為生活帶來多一點的保障。今天 AANGEL 為大家送上的這一篇,是藉著 4 個時間控管的好習慣,讓你成為老闆眼中的優良寶寶,有效工作之餘,也讓老闆從此將你視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喔。

這 4 項讓工作化零為整的時間運用撇步,分別是:
  1. 擁有符合自己習性的一套做事系統:讓老闆知道你如何在掌控被交付的工作
  2. 將所有被交付的大小工作用紙筆記下來:隨身攜帶小冊子,將工作和所有靈光乍現的點子都一併記下
  3. 沒搞清楚狀況前別胡亂承諾:重點不在於凡事都要拒絕,而是經過思考,適時展現你的專業價值,將時間和能力運用在對的事情上好好發揮
  4. 只在固定時間確認 e-mail:花固定而足夠的時間專心閱讀、回覆信件,其餘時間專注在別的工作事項上


原始網址:Stepcase Lifehack



Impressing Your Boss with Time Management 2.0

You know you are in a bit of trouble when your boss tells you that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 time management skills.

In times past, when training budgets were somewhat normal the solution was easy. Sign up for a class in New Jersey, make sure that the boss is involved in the planning, offer a one page post-course “summary,” and email a thank-you for the life-changing opportunity.

Simple.

Nowadays, however, the boss is likely to deny the cost of the tuition, flight, hotel and meal expenses while still expecting to see some improvement.

No-one has time to read one of those books filled with “The 1001 Crazy Tips of Abnormally Anal, Obsessive People.” What is an already over-worked professional to do?

Making the task more difficult is the fact that time actually cannot be managed by anyone - the term is misleading. What is called “poor time management” is more of a judgement that your boss is making about delayed responses, missed appointments, broken promises, stressful behaviour and un-replied emails. Are those really about time?

Aside from faking a sudden boost in motivation, there are actually some simple changes in behaviour (i.e. habits) that anyone can implement that actually do make a difference because they are quite visible to the One in Charge.

Habit #1 - Own Your System

It’s important early on to demonstrate to your boss that you are taking charge of the situation. The easiest way to do that is to first convince yourself that you indeed have a tim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at you are about to give it a serious review, and a possible upgrade.

Your system is comprised of your habits, the time demands that come into your life, and it’s overall objective (for most people the goal of their system is to produce something like “greater productivity” or “peace of mind.”)

Give your boss updates on your progress in changing your system, and some idea of the upgrades that you are effecting. Before you run out and purchase a $500 organizer, however, make sure you implement the other habits below.

Habit #2 — Write it ALL Down

Write everything that your boss gives you to do in a pad that travels with you everywhere.

Never, ever rely on your memory, and at those moments when it’s tempting to do so, never do so. When you are with your boss and are shooting the breeze over drinks, bring along your pad in order to catch that cool idea you come up with between martinis.

At some point, your boss will ask — “What’s up with the pad?”

Explain: “It’s the most important entry point to my new time management system.” This might very well be one of the ways that you can demonstrate to him that your system is undergoing a serious overhaul.

Habit #3 — Never say “Yes” Without Checking

When your boss asks you do something, never, ever say “Yes” without checking your calendar.

This is a critical habit to develop, and one that will serve you for a lifetime.

The point here is simple — as a professional, your time is valuable, and employees that always say “Y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rest of the work they need to complete are either under-worked, or irresponsible. Either of those opinions, if left to linger for too long can be a kiss of death.

The point is not to be a jerk.

Instead, the point is to demonstrate a willingness to jump on the task immediately. At the same time, show an inability to commit without knowing exactly what the due date is, and how the task needs to be scheduled ahead or behind your other commitments.

This is such a powerful practice that many fail to implement even after many years in the office that it’s worth starting now — even when you know your calendar is empty.

In the beginning, the end-result might not change much in terms of your saying “yes” or “no” but your boss will get the point: You are someone who takes their time seriously.

For extra points, let your boss know that in your new time management system you never schedule yourself without considering all your commitments. This practice ensures that you give yourself a realistic chance of meeting all your commitments.

Habit #4 — Only Check Email on a Schedule

The fourth habit is perhaps the hardest to implement, because your boss will only know that you are using it when a failure occurs.

Implement the practice of checking email at scheduled times throughout the day. When the scheduled time comes, spend enough time to read and process every single piece of email.

Between the scheduled times to read email, stay out of your email inbox, and only visit it if you have extra time on your hands.

The crunch moment will come when your boss sends you a piece of email that you have not read, at which point you’ll explain “I haven’t read it yet. In my time management system, I’m scheduling the specific times at which I read email so that I can process each and every item in some way. It’s best to call me on my cell for urgent items.”

The good news is that if you keep this practice up, it will become easier to achieve the goal that so many desire –an empty email inbox.

When that goal is accomplished, you can also tell your boss “My new system is allowing me to keep an Empty (or Zero) Inbox. I used to have 10,000 unread emails and it’s been empty for six months now.”

Most bosses will either stare in amazement because they have 20,000 unread items and they want what you have. Or, they’ll give you a conspiratorial smile and a wink that says “Welcome to the club.”

Either response will tell you that have turned the perception around and done what was asked of you. Your boss has seen your new skills in action, and you have reversed a damaging perception.

2009/05/06

Audrey Tautou for Chanel No.5 Commercial

Chanel No.5 最新的廣告片終於露出!片中邀請的是近期在大螢幕上成功演繹了 Coco Chanel 的 Audrey Tautou。

和 Nicole Kidman 的廣告相比起來,Audrey Tautou 無論在眼神或者種種細微的風情裡,都更能傳達出這個產品的底蘊,我們也可以看到她迥異於〈愛蜜莉的異想世界〉、日益成熟迷人的法式魅力。

原始網址:Trend Land

audrey-tautou-chanel-n5-commercial-4

Here is in Exclusivity ( should be released tomorrow: here ) the New commercial called ” Train de Nuit” ( night train ) featuring the New Coco Chanel French actress Audrey Tautou. Directed by Jean Pierre Jeunet (Amelie, Alien 4), the commercial was shot in the famous Orient Express. I love the mix of old movie feeling and new technology with the beautiful Leica M8. Chanel N5 commercial are always wonderful… like the 3 min movie or the infamous one with Estella Warren ( see below little interview and making of )

audrey-tautou-chanel-n5-commercial

audrey-tautou-chanel-n5-commercial-2

audrey-tautou-chanel-n5-commercial-5

audrey-tautou-chanel-n5-commercial-3

Backstage and making of :

chanel-no5-backstage

chanel-no5-backstage-2

chanel-no5-backstage-3

Music by Billie Holiday : “I’m A Fool To Want You”

Via Cyana.tv


延伸閱讀:The Business of Fashion: J&A | Chanel’s Unsharable Masterpiece

2009/05/05

André Kertész:回憶的暖調與寶麗來的靈光

原始網址:走失在冬天的樹

《Andre Kertesz :The polaroids》這本寶麗來畫冊是安德烈.柯特茲在晚年拍攝的。1977 年,妻子離世後,他拿起朋友送的 Polaroid SX-70,重新開始拍攝身旁的事物,追憶與妻子一起的歲月,用暖調的回憶與寶麗來的靈光,一點一點地去打敗現實那荒蕪與凄涼。

他為自己拍攝受傷時的肖像,像個孤兒,受了委屈卻無人可以傾訴。事實上,他也確實越來越像個孩子,他不停地去擺布那些玻璃的雕塑。

有時是一個孤單的人形,在日影飛去之時,立在窗台上,面前城市的輪廓開始模糊,倒映在心裡的影子卻清晰到可以一一細說,看看這空間的巨大與平常,時間的深不可測。更多的時候,是兩個人形的玻璃雕塑,相互依偎。華盛頓廣場,公園,紐約城,天空,都是共同回憶的載體,當他們投影到兩具位置形態各異的雕塑上,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還有那些花也應該是兩人共同喜歡的,只剩一個人了,買花的習慣依然沒變。還是坐會在房間裡,靜觀時間的流淌,光線的嬗變。我最喜歡他把那些小家什擺在一起,像是小孩兒再玩過家家的模樣,像是一種不可一世的炫耀。

漸漸地,老人重又有了年輕時拍照的純真與熱情。這些珍貴的寶麗來照片,色彩濃郁深厚,形式簡單,是短短的卻令人難以忘懷的詩行。他之前的照片是拍下的他所認識的世界,這次,他拍下的是他所認識的自己。

「照相機就是我的工具,通過它,我給予周遭的一切以理由。」安德烈.柯特茲如是說。回憶的暖調與寶麗來的靈光,我想這是最後的,最好的理由。

Andre Kertesz(安德烈.柯特茲)(1894-1985)生於匈牙利。早年居住於在巴黎,並在攝影界獲得認可。二戰期間流亡到紐約,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他連同他的影像長期被人們遺忘。直到晚年才重新被提及,紐約攝影藝術博物館為其舉辦了回顧展。他是小型照相機最早一批的使用者,其作品和拍攝理念直接影響到了布列松、卡帕等人,並被布列松尊為老師。

文/想念的樹
其中最後一段資料部分是結合記憶裡阮義忠先生的《二十位人性見證者》而寫。 所有照片來源於網絡,版權由我所熱愛的大師安德烈.柯特茲所有。



2009/05/03

AANGEL 5 月月曆桌布 NO. 3



點上面小圖片取得大圖後按右鍵存取即可

2009/05/02

AANGEL 5 月月曆桌布 NO. 2



點上面小圖片取得大圖後按右鍵存取即可

2009/05/01

AANGEL 5 月月曆桌布 NO. 1



點上面小圖片取得大圖後按右鍵存取即可

Time to Set Free 我們都自由了:AANGEL 32 期,今天上架!



AANGEL 32

我們都自由了 Time to Set Free

 〉艾拉妮絲莫莉塞特 再忙也要一隻手插口袋
 〉和過去 Say Goodbye 向未來的自己 Say Hello
 〉IVE 嚴選腳踏車 騎乘好自在人生
 〉12 星座男女都想要自由
 〉在熱島上重新書寫湖濱散記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閱下方目錄圖檔。



 
^

Powered by BloggerAANGEL by UsuárioCompulsivo
original Washed Denim by Darren Delay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